一、國際上微藻資源開發的總體概況
微藻資源的規;_發歷史相對較短,可追溯到二戰時期,經過幾十年發展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。但是,目前已形成生產規模的微藻種類還不多,僅僅只有少數幾個種。其中包括商業化生產各類營養健康制品的螺旋藻、小球藻、鹽生杜氏藻(簡稱鹽藻)和雨生紅球藻(簡稱紅球藻),還有幾種水產餌料微藻,如微擬球藻、金藻以及硅藻中的三角褐指藻和角毛藻等。目前水產餌料微藻的制備工藝相對簡單,產品主要為濃縮藻液,作為水產育苗鮮活餌料或水生態調節制劑,維持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。
在國際上已成功商業開發的微藻中,螺旋藻、小球藻、鹽藻主要借助開放式跑道池技術支撐發展起來的。微藻的產業化大致起步于上世紀70-80年代,到目前該技術相對成熟,上述微藻的年產量總量基本較穩定地維持在1.5-2.0萬噸藻粉的生產規模。就具體微藻的產量而言,螺旋藻(以鈍頂螺旋藻為主)的總產量最大,約占整個微藻總產量的6-7成;其次,為小球藻(以蛋白核小球藻為代表),其產量約占微藻總產量的1-1.5成;另外,為鹽藻和其它微藻種類。
最近幾年,紅球藻在微藻產業中異軍突起,成為微藻資源開發中的新生力量。該藻的產業化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的中后期,由美國Cyanotech公司率先在夏威夷利用開放式跑道池技術,探索商業化開發紅球藻資源。經過國內外微藻業界十余年的工作積淀,紅球藻資源的開發已獲得突破。進入21世紀后,逐漸構建起以封閉式光生物反應器為主要特征,基于細胞周期調控的二步串聯培養的紅球藻資源開發模式,且已在美國、以色列、日本和我國等國家先后實現了該藻的產業化生產,不僅產量呈快速增長的趨勢,其產品質量也取得了大幅度提升,藻粉中蝦青素含量成倍增加。
二、我國微藻資源開發的基本現狀
我國微藻資源開發在國際上占有重要地位,所生產的微藻量約占全球微藻總產量的5-6成左右。其中,螺旋藻產量多年來一直在8000-10000噸范圍內波動,僅此1項約占國際微藻總產量的40%-50%上下。需要指出,目前我國微藻尚以藻粉生產和原料出口為主,產品的深加工、市場開拓和營銷環節相對比較薄弱,微藻產值僅占國際微藻總產值的1/4-1/5。
小球藻是我國開展規;B殖最早的微藻種類,可追溯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的饑荒時期,但受當時技術落后和生產條件等多種因素的限制,小球藻規模培養并未成功,并且在隨后很長時間內我國也沒有持續開展小球藻產業化工作。近10余年來,已經多家企業借助于開放式跑道池自養方式生產小球藻,這些生產小球藻的企業(如新大澤、綠安奇、賜百年等)主要分布在南方亞熱帶和溫帶地區,同時這些生產小球藻的廠家一般同時或先前也曾進行螺旋藻的規;囵B。目前我國光自養培養的小球藻年產量有數百噸,最近借助于發酵技術規;囵B小球藻在我國也獲得成功,先后有幾家公司(如澤元、瑯琊臺、大振等)成功地進行產業化開發,使我國大陸地區小球藻的年產量再呈上一個新臺階,全部小球藻的年總產量已超過千噸,與日本一起成為國際上主要的小球藻生產國。
|